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
2020-12-10
據《應用物理快報》近日報道,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。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,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。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、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重大突破。
目前的信息處理算法和體系結構變得越來越像人的大腦,但信息接收的方式仍是為傳統計算機設計的。為了發揮其全部潛能,更像人腦那樣“思考”的計算機需要更像人眼那樣“看”的圖像傳感器。
人眼包含約1億個感光器,但視神經與大腦的連接只有一百萬個,因此在傳輸圖像之前,必須在視網膜中進行大量的預處理和動態壓縮。
傳統的傳感技術,如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中的芯片,更適合順序處理。每個傳感器都會產生一個幅度隨其接收的光強度而變化的信號,這意味著靜態圖像會使傳感器產生較為恒定的輸出電壓。
在新型視網膜形態傳感器中,利用了鈣鈦礦的獨特光電性能。鈣鈦礦置于厚度僅幾百納米的超薄層中充當電容器,在光照下,它會從電絕緣體變為導體。因此傳感器在靜態條件下保持相對安靜,當檢測到光照變化時,會記錄一個短而尖銳的信號,然后迅速恢復到其基線狀態。
研究人員通過模擬一系列視網膜形態傳感器,以預測視網膜形態攝像機如何響應輸入刺激。例如,在棒球練習的模擬演示中,內場球員顯示為清晰可見、明亮的運動物體,而看臺等相對靜止的物體逐漸消失。更加引人注目的是,一只鳥飛進了視野,然后停在一個看不見的喂鳥器上,幾乎消失了,卻在起飛時重新出現。
研究人員還可將任何視頻輸入這些模擬,并以與人眼基本相同的方式處理信息。比如讓機器人用這些傳感器來跟蹤目標的運動,其視野中的任何靜止狀態都不會引起響應,一旦目標發生運動,則會產生高壓,立即告訴機器人目標的位置,而無需進行任何復雜的圖像處理。
這種新型傳感器還能與神經形態計算機完美匹配。神經形態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不同,是一種模擬人腦的大規模并行網絡,為用于自動駕駛汽車、機器人技術和高級圖像識別中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支持。
總編輯圈點
人腦所處理的信息,超過80%都是通過眼睛獲得的,而視覺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,又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視網膜的結構和功能。因此,構建出一個可以媲美人眼、能夠同步進行信息探測和處理功能的視網膜傳感器——或者說,真實模仿自然界生物的眼睛,一直是許多工程師的夢想。近幾年,這一領域已經開始出現非常有價值的突破,譬如本文中的光學傳感器就是其中之一,不過,要想看到這一技術走向實際應用,或許至少還要十年以后。
更多科普新聞 ......
科技百科
科 普
- 獸醫獸藥
- 水下工程
- 稅收制度
- 通信設備
- 統計公文
- 土木工程
- 維修電工
- 味精工業
- 文物鑒賞
- 物業電工
- 銑工計算
- 線損管理
- 鞋楦設計
- 煙草工業
- 鹽業產品
- 冶金產品
- 液壓技術
- 印刷科技
- 用電管理
- 油墨技術
- 軋鋼技術
- 粘接技術
- 照明設計
- 制漿造紙
- 制冷空調
- 制鹽工業
- 智能建筑
- 作文論據
- 《詩經》
- 白酒釀造
- 草莓栽培
- 初中地理
- 初中化學
- 初中歷史
- 初中生物
- 初中數學
- 初中物理
- 初中英語
- 初中語文
- 初中作文
- 大豆栽培
- 動物免疫
- 番茄栽培
- 福壽財神
- 高中地理
- 高中化學
- 高中歷史
- 高中生物
- 高中數學
- 高中物理
- 高中英語
- 高中語文
- 高中作文
- 谷子生產
- 光穩定劑
- 國寶春秋
- 果酒生產
- 焊接材料
- 河蟹養殖
- 核桃栽培
- 花卉栽培
- 黃瓜栽培
- 黃酒釀造
- 簡明焊工
- 辣椒栽培
- 梨樹栽培
- 林業育苗
- 籠養蛋雞
- 綠色食品
- 綿羊飼養
- 名家信札
- 牧草貯制
- 奶牛養殖
- 農業科技
- 葡萄栽培
- 慶陽香包
- 全像八仙
- 全像關公
- 全像媽祖
- 肉羊飼養
- 如來佛祖
- 生活禮儀
- 生態農業
- 實用膠印
- 食品安全
- 食品發酵
- 獸醫用藥
- 樹莓栽培
- 陶瓷花釉
- 甜瓜栽培
- 五金工具
- 西瓜栽培
- 小麥生產
- 煙草栽培
- 冶金選購
- 一地多收
- 櫻桃栽培
- 油畫修復
- 玉米栽培
- 園林綠化
- 月餅生產
- 雜糧栽培